09:00 - 18:00
分享到: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愈发频繁,全球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以及造成的灾害损失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加强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此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
日前,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第三批项目,财政部发文提前通知地方增发国债项目预算1975亿元,主要包括“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和“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三个补助方向。其中,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共388亿元,将用以支持开展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01 关于海洋灾害
海洋灾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剧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海啸灾害、赤潮灾害、海水入侵和溢油灾害等。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自然灾害因受海洋影响都很严重。例如,仅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称为飓风)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就造成了全球自然灾害生命损失的60%。台风每年造成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为全部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1/3。因此,做好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如何提升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提升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首先要提升海洋相关数据的获取能力和分析预警能力。而准确的数据获取往往需要建设智能立体的监测体系,目前我国海洋监测主要面临着覆盖区域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目前海洋灾害综合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广州赋安提出“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解决方案,通过深度挖掘多模态海洋监测大数据多尺度、多层面的内在关联,建设“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与智慧应用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在海洋业务中的智慧应用,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提升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通过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测波雷达、浮标水文监测站、潜标、无人船、双光谱摄像机等组成的物联感知体系,结合人工调查数据、公众上报数据、执法记录数据等,建立海洋大数据平台,实现对目标海域的“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有效提升海洋监测覆盖率和监测效率。
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地理信息、水文、视频图像等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在时空上的融合,大数据中心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分析,配合专业的人工智能模型,实现对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
结合高精度算法,实现海洋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大数据后台统筹管理,实现有关资源的科学调度,结合实际数据实现灾害损失预估,并针对不同情况辅助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有效提升灾害应急处理效率。
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多渠道的海洋防灾减灾宣传窗口,例如微信公众号、头条新闻等,让专业的科普内容直接触达民众,从而有效提升民众应对相关灾害的能力,提升安全意识。